我国知识产权基础数据基本实现“应开放尽开放”

科技
2022-06-23
分享

来源:科技日报

记者从国家知识产权局6月23日召开的例行发布会获悉,我国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的顶层设计已经形成,各地实施规划日益完善,初步建立“全链条服务、服务全链条”的发展格局,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知识产权基础数据开放种类达到44种,基本实现“应开放尽开放”。

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共服务司司长王培章介绍,截至5月底,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机构在全国副省级以上省(区、市)实现全覆盖,地市级综合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构达到132家,覆盖率39.6%。建设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国家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等国家级重要网点269家,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和可及性大幅提升。各类服务网点围绕专利分析预警、商标品牌运用等,累计服务中小企业达100余万次,助力创新创业主体缩短创新周期、降低研发成本。

此外,国家知识产权局围绕提高知识产权信息传播利用效能,坚持扩大数据供给和加强数据管理并重。不断强化知识产权基础数据普惠性供给,专利数据服务系统下载带宽近年来三次扩容,由30M增至200M。加快推进知识产权标准化数据精准供给,向全国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节点和网点单位开放知识产权标准化数据,发布知识产权数据利用指引,并扩大向具备数据加工利用能力的市场主体按需免费提供知识产权标准化数据,降低数据信息再加工成本,提升数据利用效益。积极推广知识产权数据利用规范,推动保障数据安全、加强隐私保护与促进数据开发利用协同发展。

王培章详细介绍了在华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该中心是国家知识产权局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共同推广的项目,目的是帮助我国创新主体提升技术信息检索分析能力,更快掌握产业技术动态和信息,促进提升创新能力。目前已分四批建成101家在华TISC,圆满完成首期建设目标。

王培章说,在华TISC是我国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网点,为管理决策层、中小微企业、科研团队以及社会公众等,累计提供基础检索服务21.8万次,高级分析服务13.3万次,有效降低了创新主体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获取成本,提高了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的便利性和可及性。同时,在华TISC累计促成转移转化专利1600余件、转化收益达20亿元,促成知识产权融资超过100亿元。

(图片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供)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科技强国-强国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2025年3月24日,中国武汉)百威中国在武汉工厂百威集团在华首家啤酒生产基地,隆重举行以三十而砺,源启未来为主题的三十周年庆典暨世界水日活...
酒业
3月24日,康师傅披露2024年业绩。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806.5亿元,同比增长0.3%。其中,方便面板块营收284.14亿元,占集团总收益35.2%。...
食品
近年来,重庆洪崖洞旁的一家火锅店频繁登上热搜北步园老火锅。从TVB影帝黎耀祥到新生代偶像苏新皓,众多明星专程到店打卡,甚至引发粉丝追星式探...
食品
  春风渐暖,燃脂健身又成为了当下的热门话题,FITO燃咖啡也再次迎来了受关注的小高峰。自面世以来,FITO燃咖啡一直以良好的饮用口感和突出的...
食品
2025年3月7日,广州柏悦酒店迎来了一场舌尖上的盛宴欧洲猪肉,品智之选品鉴会。本次活动吸引了来自餐饮行业、进口贸易、媒体及美食爱好者等专业...
食品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