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春节期间,热销的果汁、饮料产品中,沙棘品类“异军突起”,颇受注重健康营养的消费者喜爱。其中“国民品牌”汇源的沙棘系列产品,成为团圆聚会餐桌上的C位饮品,同时也是礼尚往来的好选择。
汇源集团何时与沙棘结缘?汇源集团又为何对沙棘事业如此偏爱?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追溯汇源集团与沙棘的故事。
1992年汇源在山东成立,此后的30年间,汇源将多地曾滞销的优质水果,加工成果汁等饮品,畅销全国乃至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就了一段家喻户晓的“果汁传奇”。
时至今日,“汇源”甚至早已成为“果汁”的代名词。“有汇源才叫过年”也已成为春节的“现代民俗”之一。日常的欢聚时刻、开心时刻,更是离不开汇源产品。
伴随着品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产品品类的不断丰富,汇源的故事,并未止步于果汁。汇源集团循着初心,为果汁全产业链带来了更多的延展。比如过去的十余年中,汇源集团就在新疆布尔津布局沙棘产业,以前瞻眼光,开拓出一幅沙棘蓝图。
做难而正确的事
众所周知,搞农业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且存在“靠天吃饭”的风险。是一件怎么盘算都“吃力不讨好”的事。尤其在自然条件并不友好的新疆戈壁搞种植,怕是连很多专家听了都摇头。但难的事,总要有人、有企业去做。
一直践行“营养大众,惠及三农”企业使命的汇源,即便面对初到新疆布尔津时,眼前大片的荒凉戈壁,时不时伴随大风而至的沙尘暴,还是毅然决然地在这个祖国西部“边城”栽下第一棵沙棘树。
2011年,汇源集团与布尔津政府一拍即合,在新疆布尔津县开始落地总投资10亿元的沙棘综合项目,项目重点开展沙棘良种繁育、标准化荒漠化草场生态示范治理种植园、发展10万吨沙棘果综合加工利用项目,并在此基础上发展集种植、养殖、旅游休闲、生产加工、科普为一体的绿色生态园。十余年过去了,汇源集团已在当地种植超过10万亩沙棘林,其中超4万亩已经挂果,丰收时节煞是好看。
沙棘已成热销品
社会发展至今,早已不再为温饱发愁的人们,愈发注重起健康及养生,“药疗不如食补”的观念更是深入人心。而沙棘这种药食同源的神奇植物,营养价值丰富,早已被藏医、蒙医、传统中医以及现代科学权威研究认证所证实,1977年国家卫生部将沙棘作为第一批药食两用植物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即便如此,长期以来在人们认知中、市场上,沙棘还尚属“小众水果”,国内沙棘产业长期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起步阶段,市场需要认知教育、产品需要规范生产、消费习惯需要缓慢培养,具备全产业链优势的汇源集团,义无反顾地做了行业里的“先行者”。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沙棘认知的提升,市场已悄然掀起沙棘热。线下多家企业纷纷布局,线上包括进口沙棘在内的产品层出不穷,而这其中,已经及早布局的汇源集团,在沙棘领域后劲十足。
当地种植、当地采摘、当地建厂深加工,目前,依托汇源“从源头到生产,从检测到仓储”的可追溯产业链体系,利用无菌冷灌装等先进生产工艺,相继推出汇源100%沙棘汁、“沙棘物语”系列、“大棘大利”沙棘复合果汁饮料、汇源沙棘籽油、沙棘果油等多品类沙棘产品,并已经在市场上热销。
价值利在千秋
事实上,沙棘的经济价值,只是沙棘众多价值之一,沙棘的生态价值、社会价值则更为重要。
从宏观视角来看,沙棘是全球共同重视的植物,是公认的“生态树、环保树”,为此,我国政府还设立了国家级管理机构——水利部沙棘开发管理中心。另外由中国、印度、加拿大等国家代表共同倡议,成立了国际沙棘协会。
从区域生态环境来看,汇源集团在布尔津种植的沙棘林,为当地乃至周边,带来了可观的生态价值。1982年到布尔津定居的居民吴志华曾对记者说过,刚到布尔津时,印象最深的就是大风,“一年刮两次,一次刮半年”,而且还伴随着沙尘暴,经常连眼睛都睁不开。而如今的布尔津,在成片成片的沙棘林助力下,自然环境早已得到极大改善,被誉为“童话边城”。
从社会效益来看,布尔津当地的诸多农牧民都已真实受益。不仅土地流转时能够得到一部分“租金”收入,还可到汇源集团的沙棘事业体系中工作。有报道显示,汇源集团在当地的沙棘事业,每年可流转当地劳动力8万余人次,通过流转土地解决当地贫困农户700余人,可直接帮助当地部分农户人均增加年收入7500元至31000元,助农扶农成果显著。
仅在沙棘丰收季,就有人算过这样一笔账:按照枝条果采摘费每公斤1.5元计算,人均每天采摘150-200公斤,一人一天即可收入300元左右,一个采摘期按1个月计算,到汇源沙棘基地工作的农牧民人均可增加采摘收入八九千元,相当可观。
不难看出,“营养大众,惠及三农”,短短八个字,汇源集团却用十年、数十年去践行。事实上,汇源集团偏爱的是沙棘,又不仅仅是沙棘,汇源集团偏爱的,是消费者,是大众,是脚下的土地,是三农!相信未来,随着沙棘市场的不断开拓、汇源集团布尔津沙棘基地所种植沙棘的持续挂果,汇源集团的沙棘事业,将会营养更多人、惠及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