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实现铜晶面串联催化促进电化学还原硝酸盐合成氨

科技
2023-06-20
分享

来源: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近日,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汪国雄研究员和包信和院士团队在电化学合成氨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发展了一种原位衍生的高性能Cu纳米片催化剂,提出了Cu晶面串联催化促进电化学还原NO3-合成NH3的有效策略,并加深了对Cu催化剂上NO3-转化为NH3反应机制的理解。   

电催化还原将硝酸盐(NO3-)污染物转化为高附加值的氨(NH3),为氮资源循环利用提供了一种有前景的解决途径。NO3-转化为NH3需要经历复杂的多步质子电子转移过程,导致动力学速率缓慢,过电势高。同时,竞争性析氢反应(HER)降低了NH3法拉第效率及分电流密度。因此,硝酸盐电催化还原(NO3-RR)的关键是设计制备高活性、高选择性和高稳定性的催化剂。  

 

本工作报道了一种电化学原位衍生的高性能铜(Cu)纳米片催化剂,在流动相电解池中,该催化剂在-0.59 V vs. 相对可逆氢电极(RHE)条件下获得了665 mA cm-2的NH3分电流密度和1.41 mmol h-1 cm-2的NH3产率。该催化剂表现出700 h的高稳定性,在365 mA cm-2电流密度下,NH3法拉第效率保持在~88%。电化学原位谱学表征结果表明,氧化铜(CuO)纳米片在RR反应条件下被原位还原为金属Cu,提供了NO3-电化学还原的活性位点。物理化学和电化学表征以及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结果表明,原位衍生Cu纳米片的高性能归因于Cu(100)和Cu(111)晶面的串联催化作用。由于Cu的不同晶面上静电势的差异导致NO3-吸附强弱的差别,其中Cu(100)更容易吸附NO3-并促进其转化为NO2-,产生的NO2-随后迁移在Cu(111)上进一步还原,从而促进了NH3的生成。   

相关工作近日以“Enhancing Electrochemical Nitrate Reduction to Ammonia over Cu Nanosheets via Facet Tandem Catalysis”为题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该工作第一作者是我所502组博士研究生付云凡和博士后王硕。该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

文章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2303327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强国网-科技强国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光学分辨率光声显微镜(OR-PAM)凭借光/声共聚焦实现细胞级、无标记活体成像,但长期受制于光源昂贵、红光信号弱、声光耦合效率低三大问题,限制...
科技
钙钛矿量子点具有成本低、合成工艺简单、光谱连续可调等多种优势,近年来备受关注,发展迅猛,器件外量子效率已提高至20%以上。然而,量子点在纯...
科技
研究人员运用具有数百年历史的针孔成像原理,开发出一种无需透镜的高性能中红外成像系统。这种新型相机能够在大范围距离内和弱光条件下拍摄极其...
科技
2023年,中国科学家首次在双层镍氧化物La3Ni2O7单晶中发现了超导转变起始温度Tc接近80K的高温超导特征,引起了全球科研团队的广泛关注。通过国内...
科技
近年来,随着微电子学的不断进步,电子器件正朝着小型化、集成化的趋势发展。在纳米尺度下,表面效应和尺寸效应将变得不可忽略,这制约了传统块...
科技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