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四号完成第44月昼工作 进入第44月夜休眠

科技
2022-07-11
分享

来源:人民网

嫦娥四号巡视器前44月昼行驶路线图。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供图

人民网北京7月7日电 (记者赵竹青)据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消息,嫦娥四号任务“玉兔二号”月球车和着陆器分别于7月5日19时14分和7月6日6时整完成休眠设置,完成第44月昼工作,进入第44月夜休眠。月球车在月球背面累计行驶里程1239.88米。

近日,山东大学行星科学团队对玉兔二号月球车原位可见近红外光谱数据分析和解译,发现月壳是南极-艾肯成分异常区的主要物质来源,为未来南极-艾肯盆地乃至月球深部物质的探测提供了重要约束。该成果发表于国际天文学专业期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

据了解,南极-艾肯盆地是月球上最大的撞击盆地,直径超过2400千米。研究南极-艾肯盆地对于揭示月球不对称性起源、撞击过程、早期演化过程以及深部物质成分具有重要意义。月球表面主要物质组分是辉石和橄榄石,轨道遥感观测表明南极-艾肯盆地底部的物质成分出现异常。

研究发现,芬森撞击坑溅射出的南极-艾肯成分异常区物质中的斜长石含量超过了撞击熔融体分异过程所能演化出的斜长石含量,推断成分异常区矿物学特征的形成存在额外月壳物质的加入。矿物学与地球化学解混分析结果表明,成分异常区表面月壤由大约70%月壳物质与大约30%富集铁元素与不相容元素的物质混合而成。

数值模拟研究认为,在南极-艾肯撞击挖掘过程中,月壳已经被完全剥离,但在随后的改造阶段,瞬时坑壁的垮塌可能导致月壳物质滑落盆地底部。另外,南极-艾肯撞击事件之后的其它盆地撞击事件也对南极-艾肯盆地底部产生了回填作用,盆地形成时暴露出的月幔物质或撞击熔融产物很可能已经被月壳物质稀释。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科技强国-强国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摘要:人间清欢在小城,周末上抖音逛吃宝藏好店!历经繁华,总有一座小城能让人卸下所有疲惫,去乐享岁月静好,静看烟火升腾。而扎根在小城的店...
食品
在秦岭南麓的洋县,一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世界珍禽之乡的生态净土上,朱鹮掠过稻田,黑米在阳光下泛着紫红光泽。这里不仅孕育了国宝级生物...
食品
    市场卫士先锋服务队来咱们社区了,手把手教我们开展登记注册培训,真是太方便了。近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苏市西城区街道办事处开展...
食品
    为进一步规范自动售货机经营行为,保障消费者饮食和用械安全,近期,塔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和平监管所在辖区内开展自动售货机检查,全面...
食品
外卖平台上的一人食套餐销量逐年攀升,便利店货架的迷你装商品越发醒目,孤独经济已从社会学概念演变为不可忽视的商业命题。在这场由单身人群主...
食品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