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澎湃新闻
虽处盛夏,但此时的上海当代艺术馆(MoCA)却感清凉。
澎湃新闻获悉,“华园——自然回归城市”近日在上海当代艺术馆(MoCA)对外展出,展览以独特的“思感”的策展理念,着力于引入“超自然城市”话题,以三个展区、七个单元主题展,汇集12位艺术家,涵盖绘画、装置、影像、摄影等多种媒介的作品,对热度随温度持续升高的 “可持续发展”话题进行“自然城市实验空间”的“冷静式”别样表达。
“华园——自然回归城市”展览现场
从当踏进人民公园的那一刻起,其实展览就已然拉开序幕。经由“君子之风,其清穆如”般的片片荷塘进入MoCA,让人感受到现实与超现实交替的曼妙,在这个跨次元的空间,自然的秘密,城市的秘密,交辉相映出一切关于“思感”的隐喻。
迈入“华园”世界
展览利用MoCA场馆独特的两层展厅、一条螺旋式上升的通道,配合展馆外部的自然景观,于闹市的喧嚣中,于园林的真实中,构建出幻境“华园”空间。
迈入“华园”世界
此次参展的艺术家们用自己方式阐释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回应高速发展的社会, 并以花园之名义近看大千之世界。如艺术家赵学兵的油画通过一条条细小的线条,笔触的稀疏之间显现出空间,描摹出他对花园的印象。
中央公园4#,赵学兵,布面油画,200x160cm,2022
中央公园4#,赵学兵,布面油画,200x160cm,2022
陈英杰接过了传统的艺术语言,在全球疫情爆发、周身环境停滞的时代,通过《自然重力50》和《自然重力80》重新思考人和自然的关系。
自然重力50,陈英杰,布面丙烯和综合材料,350x150xD5cm,2021
韩娅娟运用 VR 等跨学科技术,展现出别样的自然。
“你好,人类!”,韩娅娟,影像、灯箱,2分26秒、直径1m,2022
史成栋用油画画花园,传达出人在自然中的心境。
双焦,史成栋,布面油画,180x300cm,2019
邱志杰的拓片《七花园》就是根据汉语象形文字的一次创作,一个汉字本身就是一副图画。例如“花园”二字,描绘出围墙、草木、园子和中心的一口池塘。
《七花园》,邱志杰,拓片,60x40cmx6pcs,2012
在机械动态装置《一》中,许毅博基于隶书中“一”的意象,通过重复叠加,表达出“一 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传统道家思想。这“一”的重重叠叠,好比万物之序,往往潜藏在生成之势中。
“我觉得这一次的主题是比较符合当下的一些大众关注的兴趣点的。在人与自然、科技的几层关系里面其实都要回溯到生态的概念,就是我们如何去共生。在后疫情时代,我们的生活状态、工作状态,包括平时的观展状态,全都呈现了一个新的面貌。选择这个作品是因为我觉得它也是作品里的一个新的面貌,它不单单是一个仅供展示的静态的雕塑,在这之中其实融合了很多关于对自然、机械以及仿生问题的理解。回到这次展览,其实展览只是我们探讨自然生态、探讨艺术与科技的一个切片,每件作品都在对这一主题进行横向探讨,但更多的时候它是一个纵向的问题。除了形式上的考量还需要加入时间的概念:在不同阶段我们应该做什么,在每个阶段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应该向什么方向调整。”许毅博接受采访时说。
一,许毅博,白钢、电子元件,700x200xH350cm,2022
李海燕的《星辰》《塔克拉玛干之心》《痕镜》和《鼓动》则探讨了四季来去、生命复始,蕴含着对自然界中生命轮回的体悟。
星辰(装置),李海燕,琉璃、钠钙水晶玻璃,55x45x38cm,2022
王颉则用油画这一媒介探索生命,得出生命永恒性超越生死本身的感悟。
千年时间2018-3,王颉,布面油画,180x180cm,2015-2018
由金的装置《重生如意》《幻升》和布面油画《灵物之源》是对生命的本质的思考,结合道家学说,传达着虚实之间万物皆运动的意境。
迈入“华园”世界
据介绍,展览中作品与主题之间没有绝对的呼应与从属的关系,无论是批判的山水、文化的山水还是理想的山水,都在对话的形式中,与参观者,与穿梭在架构出的意境园林空间中的他或她,与一个当下中国社会状态的人,共享这所思所感。
“或许我们并不能因为观赏了某件作品而得到明确的对自然或城市的解答,但一千个人眼中的一千个哈姆雷特总能在某一时刻碰撞出火花,倘若是在‘华园’展览中,将会是一种幸运。”上海当代艺术馆执行馆长孙文倩介绍说。
此次展览将持续至八月中旬。
(本文据上海当代艺术馆提供的文图展览资料及相关对话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