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今年以来,海盐县始终把确保粮食安全作为重要战略任务,全力以赴抓好小麦生产稳定,成功实现面积、产量、效益“三增加”,坚实守牢了粮食安全底线,夯实了粮食自足底气。2022年,该县小麦播种面积15万亩,同比上涨17.2%,预计产量达5.2万吨,同比上涨26.8%,小麦面积位居嘉兴市第二。近期,该县对小麦百亩示范方进行测产,亩产成功破千斤大关,创全市小麦单产纪录。
一、挖潜力、增面积,守好耕地底线
一是用足用好惠农政策。将小麦纳入该县种粮补贴重要品种,每亩小麦可享受120元的补贴力度。执行最优惠政策性保险,由政府全额承担农户自负部分保费,解决农民后顾之忧。同时,将粮食生产贷款贴息作为当前政策兑现重点,加大对农户的资金支持力度,推动海盐农商银行等三家银行快速落实2021年度粮食生产贷款贴息,可享受主体200余户,贴息金额超250万元,有效减轻农户农业生产资金压力。
二是全面推进“两非整治”。全面从严开展“非粮化”整治专项行动,摸清全县底数,明确整治重点,以“遏制增量、消化存量”为总基调,坚持分类施策、“一区一策”、先易后难的方法,逐个逐块有序推进,并对苗木等清理腾退、草皮、藕签约进行每周专项排名,对两次排名倒数前二的镇街道进行通报批评,层层压实责任。整治工作开展以来,累计整治优化粮食生产功能区面积3.1万亩,目前完成进度88.38%,居全市第一,累计增加粮食种植面积1.5万亩。
三是强化土地用途监管。强化对土地流转用途的监管,严格执行土地流转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破坏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生态环境,对发生撂荒耕地、改变土地用途等行为的,通过停发种粮补贴等办法进行遏制。同时强化数字赋能,不断加强执法力度,通过利用“浙农田”APP加大粮食生产功能区巡查力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累计出动镇、村干部745人次开展巡查。
二、重基础、增产量,搭好丰收架子
一是加强防治护稳产。重点推广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示范履带式拖拉机配套开沟机开沟作业,提升麦田开沟质量防渍害。改进小麦飞防除草技术,积极推广小麦封闭除草技术,强化小麦播后封草,降低草害发生率,目前,该县小麦飞防除草效果达90%以上。大力推广“一喷三防”技术,提升小麦病虫害防治能力,今年该县小麦的赤霉病平均病穗率为16.4%,病指数为7.43,分别较去年同期下降12.8%和32.5%。
二是提升基建促增产。深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开展实施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等多项工程,持续改善农田灌溉条件,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7.47万亩。积极推进粮食功能区建设和提标改造工程,进一步改善粮食生产条件和服务设施,筑牢粮食生产“基石”,累计建成粮食功能区面积17.12万亩,提标改造面积3万亩。初步统计,粮食功能区内小麦亩均产量预计高于全县平均产量20斤。
三是强化服务保收割。针对今年因疫情多发部分道路封控导致外来收割机进出不畅等困境,及时发布《市外(含省外)跨区作业联合收割机来盐指南》,协助外来收割人员办理绿色通行证,并严格实行一车一证一路线,由属地镇街道对车辆及收割人员实施闭环管理,抓好疫情防控同时不误农事生产,累计办理发放通行证106张,接引外来收割机276台,目前该县已收割小麦面积7.2万亩,进度达48%。
三、多渠道、增效益,鼓足农民腰包
一是实施“双强行动”。积极开展农业“双强行动”,加快推进“机器换人”,引进推广农用无人机121台,全面开展小麦飞播、撒肥、植保等无人机应用,其中小麦飞播每天每台可达300亩,无人机植保每天每台可达500亩,亩均可减少人工成本33.3%,成功缓解了农业劳动力下降压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今年以来,该县已落实各类高效农业机械近1000台投入小麦生产作业,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0%。
二是丰富营销体系。出台《海盐县促进粮食企业发展扶持政策》,每年安排县级财政资金250万元以上,对县域内涉及稻米、小麦等粮食加工经营企业的粮食购销、技术改造、品牌培育、展会参与、应急保障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扶持,鼓励粮食企业做大做强,形成良性竞争提升小麦收购单价。启动落实省级小麦订单签订,今年计划落实2900吨,每百斤奖励30元。目前,该县小麦市场收购价稳定在1.45元/斤,较去年同期高0.2元/斤,增幅达16%。
三是提升社会化服务。大力培育新型农业服务主体,并以此为依托,持续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建设,重点开展粮食烘干、飞防等方面社会化服务,一方面促进小农户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满足该县的粮食生产需求;另一方面为农业主体增加社会化服务收入。如该县的双丰家庭农场有限公司拥有烘干机9台,小麦日烘干能力达150吨,日均烘干服务收入可达3万元。